索引號: | 1134182300329135X5/202506-00020 | 組配分類: |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|
發(fā)布機構: | 青陽縣楊田鎮(zhèn)人民政府 | 主題分類: | 其他 |
名稱: | 夏季已至 溺水高發(fā)需警惕 | 文號: | 無 |
成文日期: | 發(fā)布日期: | 2025-06-20 | |
生效日期: | 廢止日期: |
夏季來臨,人們?yōu)榱讼睿瑫敢馊ソ?、湖泊、水庫、池塘等水域游泳、玩耍或者納涼。同時,夏季伴隨的集中多雨會導致河流、水庫的水位迅速上漲,水流速度也會變快。雨水還可能讓原本熟悉的水域環(huán)境發(fā)生改變,像岸邊的泥土會變得濕滑,水下可能會形成旋渦或暗流。一些低洼地區(qū)會形成臨時的積水坑,這些地方看似安全,實際上可能存在深度不明等隱患。
近期已有多起溺水事故發(fā)生
5月11日,成都市興義鎮(zhèn)一名8歲兒童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,父母下水施救,三人相繼溺水,父親不幸遇難。
5月15日,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(zhèn)方山水庫,2男4女在水庫邊露營時,一艘獨木舟被風吹離岸,一男子下水游泳將離岸獨木舟拉回過程中,疑因體力不支,不幸溺水,后經過救援,男子被撈上岸,但已無生命體征。
5月18日,重慶開州區(qū)臨江鎮(zhèn)三星村一位父親帶著一雙兒女來到河邊釣魚,不幸全部溺水身亡。
5月19日,浙江杭州余杭區(qū)仁和街道東塘村一名老年男子摘枇杷時落水后身亡。
5月24日,貴州一女子在黃平縣舞陽河游玩時意外溺亡。
夏季防溺水需要個人、家庭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,提高安全意識,加強防范措施,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水事故的發(fā)生。
防溺水“六不”
不私自下水游泳
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
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
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
不到無安全設施、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
不要貿然下水施救,應第一時間報警求助
溺水如何自救?
保持鎮(zhèn)靜、節(jié)省體力;
頭部后仰、露出口鼻;
深吸淺呼、放松肢體;
防止嗆水、用嘴呼吸;
如有漂浮物用力抓取;
找準時機、大聲呼救;
遇人營救、聽從指揮。
有人溺水正確施救的方法
“叫”:大聲呼救,尋求周圍更多人的幫助;
“叫”:撥打110、119、120等報警求助;
“伸”: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,將樹枝、木棍、竹竿等遞給落水者;
“拋”:將泡沫塊、救生圈、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,幫助其漂浮待援。
溺水的認知誤區(qū)
1.人一旦溺水,一定會瞎撲騰并大聲呼救,附近若有人則很容易獲救。
事實上——溺水大多悄然發(fā)生。溺水時,吸入空氣是第一需求。當人的口鼻在慌亂中短暫浮出水面,本能只會全力吸氣,此時會有大量的水嗆入氣管,根本來不及發(fā)聲。
2.只要會游泳,溺水概率就會大大降低。
事實上——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相當一部分溺亡者都會游泳。大部分初學者在游泳池(靜水)學的皮毛,根本不足以應對自然水域的各種復雜情況。很多人對自己的水性都過于自信。
3.溺水只會發(fā)生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。
事實上——只要有水,就可能發(fā)生溺水。據(jù)統(tǒng)計有13%的溺亡者,會溺死在浴缸、游泳池,甚至小小的水桶中。
4.只要水面平靜,下水就不會有危險。
事實上——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、暗礁、水草、溝壑等,每一項都可能對人造成生命危險。有的甚至會對穿戴有救生衣、救生圈的人造成威脅。
5.只要不主動下水嬉戲,就不會有危險。
事實上——很多溺水事件的當事人并非主動下水戲水,而是在岸邊工作、岸邊娛樂(釣魚等)、撿拾物品甚至是路過時失足落水。
6.只要獲救,溺水者就安全了。
事實上——當溺水者吸入過多的水就會引起呼吸并發(fā)癥,進而引發(fā)繼發(fā)性溺水或干溺水。此時,哪怕溺水者已經獲救上岸,如果不及時跟進治療,液體積聚仍會導致呼吸窘迫,腦損傷(腦缺氧)甚至心臟驟停。
7.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。
事實上——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較高。結成“人鏈”后,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“平衡”,就會讓多人落水,導致群死群傷。
8.只要會游泳,就能下水救人。
事實上——溺水者慌亂中求生時,力量驚人。因缺乏救援經驗,熱心群眾貿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慘劇時有發(fā)生。非受過專業(yè)訓練或者經驗豐富者,切忌下水救人,應盡量使用長桿、漂浮物等工具實施救援。
9.從新聞來看,溺水救援成功率很高。
事實上——一般情況下,一個人從落水到溺亡只需要2至5分鐘。如此短的時間內,要實施有效救援,要么正好附近有長桿、漂浮物等有效工具,要么附近有較強游泳及施救能力的施救者(非專業(yè)人士下水救援危險性較大)。大家仔細想一想,具備這幾種條件的概率能有多大?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