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青陽縣陵陽鎮(zhèn),不僅有白沙嶺“皖南工委”遺址、所村太平山房方志敏扎營屯兵處等紅色景點,還有蘭溪寧坤山、永安金厚初、所村陳文堃等革命功臣。其中,紅色“特工”陳文堃潛伏在國民黨青陽縣常備隊內部,配合游擊隊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傳遍了陵陽的大街小巷。
“走馬換將”,智救組織部長
據《青陽縣志》及黨史資料記載,陳文堃(1915~1982),青陽縣陵陽鎮(zhèn)所村人。少時就讀私塾,稍長隨父務農。17歲起,先后在本縣廟前中藥店及蚌埠利豐商號學徒。民國二十二年(1933),被國民黨抓壯丁,應征到青陽縣常備隊服役。民國二十八年(1939)三月,為爭取地方武裝,在時任中共青陽工委書記方向明的介紹下,先后發(fā)展了陳文堃等40多名常備隊員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,陳文堃任黨小組長,后任縣常備隊中共秘密支部書記。翌年初,中共青陽縣委組織部長陳宗漢被國民黨密捕,經黨組織多方營救未果。后來,在陳文堃的精心策劃下,提出用“走馬換將”的辦法,即由其率領8名常備隊士兵去南陵購置冬裝用布,行經三里店時,故意讓預約埋伏的新四軍“捕獲”,從而迫使國民黨接受談判,成功使陳宗漢獲釋。
“將計就計”,巧破“清剿”行動
民國三十六年(1947),國民黨青陽常備隊擴編,陳文堃升任第四中隊隊長。面對復雜、嚴峻的斗爭形勢,他將共產黨員安排在班、排長位置上,幾近掌握了青陽常備隊第四中隊的全部領導權。他又和常備隊“十大巨頭”結拜把兄弟,為其后長期虎穴斗爭打下基礎。當年10月,青陽、南陵兩縣國民黨常備隊奉命聯合“清剿”毗鄰山區(qū)游擊隊,陳文堃所部被指派為先遣隊,先期抵達大格里占領山頂。于是,陳文堃便“將計就計”,待南陵“友軍”行近,還未來得及發(fā)預定聯絡信號時,陳文堃即果斷命令機槍手開火“打匪”,使該部傷亡慘重;同時,密令中共黨員陳春生為尖兵,及時通知游擊隊轉移,使此次國民黨“清剿”行動一無所獲,巧妙地打破了國民黨組織的聯合“清剿”游擊隊行動。
“破繭而出”,率部楊梅起義
陵陽鎮(zhèn)楊梅村位于青陽、石臺和黃山三地交界處,是沿江通往皖南的門戶,自古皆為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。1949年初,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集結長江北岸,待命渡江。為策應大軍渡江,中共沿江工委派許章法到陵陽,向陳文堃傳達了沿江工委的指示:“現在積極準備起義,隨時聽命令行動,能帶多少人就帶多少人?!本瓦@樣,在敵營臥底十年的陳文堃,終于要“破繭而出”了。
1949年3月25日,常備隊秘密黨支部在在楊田梅溪陳法周家召開緊急會議,制定起義方案,決定3月29日舉行起義。沿江工委及時予以批準,并派李友白和許章法率領一個連到陵陽策應。3月29日晚9時,陳文堃率青陽自衛(wèi)團第二營第四、六兩個中隊240余名官兵及陵陽鄉(xiāng)公所30余名自衛(wèi)隊員,共270余人,攜帶機槍7挺、手提式槍8支、駁殼槍30余支、步槍170余支,在沙濟楊梅村林家祠堂舉行起義。起義后,部隊被編為沿江支隊獨立營,陳文堃任副營長。率部轉移至石埭境內稍事休整后,旋即在石埭、太平一帶拔取敵軍據點,繼又進軍涇縣、南陵,配合沿江支隊殲滅國民黨軍一九二師。是年5月,青陽杜村大刀會暴動,陳文堃率部配合池州獨立團一舉將其殲滅,隨后又率部至東流、至德剿匪。陳文堃在歷次戰(zhàn)斗中身先士卒,戰(zhàn)功卓著,多次受到上級通報表揚。
“功成身退”,潛心空軍教學
解放后,陳文堃一直留在部隊工作。1954年,陳文堃調任解放軍空軍學院教員。在新的工作崗位,他刻苦鉆研業(yè)務,迅速成為有較強教學能力的優(yōu)秀教員。陳文堃同志在“文革”中橫遭迫害,但他始終泰然自若,時時以“活一天就要為黨的事業(yè)拼命工作一天,死要死在黨安排的工作崗位上”自勉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陳文堃出任空軍學院部副部長,他將全部精力用于加強學院作風建設。1982年4月26日,在學院行政管理會議上發(fā)言時,陳文堃同志突患腦溢血逝世,享年68歲。
陳文堃同志雖然永遠離開了我們,但他深入虎穴、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,以及他為青陽人民的解放、空軍學院的創(chuàng)建所作出的貢獻,永遠銘刻在家鄉(xiāng)人民的心中!他對黨忠心耿耿、鞠躬盡瘁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永遠是陵陽人民的驕傲!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